目前,全球面板产业格局已发生大变。
日、韩、中国台湾三极格局不再,日本企业中除夏普外,其他企业在面板领域的投资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中韩面板企业执掌牛耳的局面。
据了解,液晶面板产业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欧美,当时美国最大的科技企业例如西屋电气、IBM一眼忘穿未来,可悬挂的超薄液晶电视如今才风靡市场。但当时西屋等企业已经将其视为短期研发目标。
然而欲速则不达,欧美企业对此项成果的研发失去耐心。上世纪70年代,日本承接技术转让;80年代从计算器开始做起,开始从小屏向大屏的累进;90年代韩国也开始进入这一产业。之后为了借力打力,日本企业拉中国台湾企业进入战局。
中国面板企业有后来居上的意味。2003年,京东方通过杠杆收购的方式,并购了拥有液晶技术与产业运营经验的韩国现代显示株式会社。通过这次并购,京东方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也是规模最大的TFT-LCD厂商。
之后,产业格局开始发生大的变化。2011年索尼终于不堪连续8年的液晶面板业务亏损,决意退出与三星的面板合资公司。
索尼自断上游实属无奈,和韩系家族不同,索尼股权机构比较分散,公司一直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对于面板这样“N年磨一剑”变现周期较长的项目,职业经理人无法在考核严苛的任期内“玩火”,而只有家族企业或者国企能够上马此类项目。
除了家族企业,面板显示产业还代表国家意志。中国面板显示产业的崛起和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不无关系。
|